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禪修:【秘訣】練手禪時呼吸的配合要訣

練手禪時呼吸要如何配合? 手部練習時配合呼吸好嗎? 當你練習鋼琴時會不會想要同時配合彈古箏?   在覺知手部的動作時,當然不可以同時配合呼吸的出入,這樣會使心無所適從而致分心,心分二用而導致力倍功半不是我們要的結果。 有這種練習同時又想配合呼吸的想法,是不是心 - 大腦知見又在作怪了呢? 我們的訓練是,去覺知一個明顯易認的對象,也就是:利用手或腳的動作來訓練覺性的持續不斷。如果又去配合呼吸,內心就會搖擺不定,先是分心再來就會不平均的傾向一邊,若是傾向手部練習,那麼為何要配合呼吸? 如果是傾向呼吸,因為太細微產生壓力而走向專注,不符合輕鬆而自然的原則。 在覺知動作的過程中,偶而出現呼吸自動配合動作的情形,或是發現呼吸非常微細,只要是自然發生的, 就讓它自然發生,但是不要將注意力攀移到這上面。 自然地呼吸,知道自己正在吸氣、正在呼氣就夠了。不必唸「進」或「出」,也不需要知道呼吸是長或短、是粗或細。 發覺到呼吸狀況照樣回來單純的覺知肢體動作,我們練習覺性持續如鍊。 【上山面授禪修營】 ( 宿學費採隨喜護持方式 ) http://maha-sati.org/ClassTable/201804232/index.html 如果你學習迷路了,可以 點此連結【禪修學習目錄】 連結到你想要學習的內容。

【空堂實修問答集】禪修時只要抓住這個要點,對治雜念很簡單

我們很清楚的知道, 練習動禪對象就是滅除雜念,掉舉 ( 不安定 ) 、妄念 很像大大小小的老鼠一樣,就這樣到處竄出來。在覺性 ( 貓 ) 還沒有長大之前,你是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檔的,這時候如何因應呢? 一個初學者,當你發覺念頭時,你已經攪在念頭裡了,一發現了就不要理它,跳出來當個觀察者。念頭換個面貌再來時不要去管它,無論念頭如何再升起都不要理它,善的念頭、惡的念頭、思考、分析、批判、欲為人師的念頭都不要理它, 清楚的知道這都是念頭 ( 常我 ) 在扮演的面具遊戲。 當你的妄念、雜想、生氣、沮喪、無聊感等等佔據你的內心時,不要去跟它們搏鬥,不要忘了那就是你 ( 常我 ) , 你阻擋它 ( 作用力 ) ,它就慣性的再加壓施力回彈給你 ( 反作用力 ) ,如此猶如困獸之鬥,弄得兩敗俱傷,別忘了這裡指的兩敗都是你自己。 只要放鬆身心,一直覺知你的肢體動作,對於妄念、雜想,我們不去壓抑它們,也不跟著它們跑 ( 頭腦知見就是要你這麼做 ) 。把覺性提起來,就做現在在做的事~練習動禪 ( 手部動作 ) 培養覺性,持續累積功力練久了,覺性變強了,不久,你就發現這些情緒、這些雜念都消失了。 這些妄念和情緒都像老鼠一樣, 知道被盯 ( 觀察 ) 了,一溜煙就消失無蹤。 有時來得久,有時去得快,不要把它們 ( 常我 ) 當作你自己 ( 真我 ) ,要旁觀者清的迎接它們,旁觀者清的送別它們。不要再生起分別批判的心理,尤其是產生起無謂的排斥心理,就像被蜂螫時不要硬拔蜂刺一樣,不小心把蜂毒液囊扯破,造成更嚴重二度傷害。 有時惡客臨門,正是給行者耐心練習的機會,不要浮躁,惡客終究還是會離去的,這時就是體會五陰無常、苦、無我的最好時機,要善加把握。這時 【 煩惱即菩提】 這句話當下便可體會了。 換個向度來想,雜念多正是個天大的好事,當我們在家要抓老鼠時,如果 " 登 " 不到老鼠那會將是一件非常無奈的事,想想要去除雜念的時候,雜念 ( 對象 ) 愈多不是愈好嗎? 心裡想著 : 來吧!正好一次輸贏!一次解決! ? 雜念蜂擁而來讓我們體會藏在潛意識底下的妄念雜想何其龐大,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無明,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訓練自己,一直回到覺知動作上。雜念生起的次數愈多,練習的機會也愈多。 如果不是練習這個動禪,平時就是被念頭拖著走,不是嗎?不用去壓抑它

禪修:【秘訣】論師不願告訴你,正念覺知的關鍵

專注與覺知有什麼不同? 專注與覺知都是知道在發生什麼,兩者的知道狀態有什麼不同呢? 你知道不懂正念覺知的關鍵,就等於在盲修瞎練嗎? 請詳閱下列的文章,為你揭開正念覺知的秘訣... 每當人們聽到 " 打坐 " ,腦中浮起的影像不是坐著渡孤打瞌睡就是酸麻癢痛練定力。這就是人們所認為或是被教導的專注,這是需要澄清的。專心注意著人中的氣息進出、小腹的漲大縮小、數息或念咒唸佛號,把注意力從其他事物上收回,完全專注於把心念縮小、集中到某一點上的專注力, 這其實是一種排他的過程。 你是全神貫注的,對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可以有興趣,也因此失掉了興趣。就此而言,專注是一種縮窄化的過程,不是嗎?我們通常所主張的、時常練習或熱衷的禪定, 都屬於這種排斥性的專注。 當你努力專心時,其實你只是在抗拒某些東西,也許是抗拒著想看窗外的慾望,或是抗拒著想看看是誰從大門進來等等。你這麼做時,你一部分的精力都花在抗拒上了,你在心的四周築了一道牆,強迫它完全專注於特定的事物,而你認為這就是訓練自己心智集中的方法。你試著把其他所有的意念都排除,只留下你所容許的那個特定的意念,這就是大部分人所謂的 專心。把專注的概念狹隘、扁窄化,寂靜的空間從無邊被強迫縮小到一點了。 這種專心有僵化性的危險,經常導致身心諸多問題,修專注定的法友修行時為求成效,全神貫注的集中在對象所緣的一點,往往會出現疲累、甚而產生經常性頭痛的問題,也經常需要運用慈心觀來處理長期禪坐而產生的心力緊繃問題,也會因為強迫專注而導致產生佛光、佛像及各種幻光幻像問題。這種專注強迫培養定力,以強迫的方式來練習打坐,導致人們一聽到修行,立刻聯想起纏腳疊座,痛苦難耐的景象,當即退避三舍,拒絕往來。 覺知和這種狹義式專注相反,覺知是廣義的專注,唯有以廣義專注 - 覺知,才能在內觀旅程中,真正觀照體悟到 " 空 " 的無邊寬闊。 這種完全不同的專心,不是排斥,也不是把其他的意念關在門外,因為在這種心境之中沒有抗拒,因此反而具有更大的專注力。 讓我們從相反的角度- 「分心」 來看這件事情。你想要專心讀書,但是你的注意力卻被外面的噪音分散了,於是你望向窗外尋找聲音的出處。你想專心在某件事上面,而你的心卻飄走了,這就叫做分心。於是你一部分的心就開始抗拒這所謂的分心,這種抗拒其實就是浪費精力。

禪修:【蛻變故事】看這位師兄如何讓生活與禪修相輔相成,不斷精進,最後取得名色分別智

一月禪修心得       建合 這次算是我第三次參加超過四天以上的禪修營,前兩次是在新竹的佛陀世界,後來因生涯規劃中斷了一年,這次又擠出時間參加在南投正醒禪苑舉辦的禪修營; 回想起來第一次在 佛陀世界參加就哭到快要崩潰,之後其中一天在小參室看到 一位同修拿桌上食物吃的這個過程,每個動作相當清晰,一個接著一個,連續沒有中斷且在後面幾天,連說話的慾望都沒有,也總是以為已經過了第一關甚至到了初禪,直到之後在台北參加一次禪二後, 師父說那是瞥見,不算是過名色( 雖然還是耿耿於懷); 之後又到佛陀世界參加第二次禪修, 這次則看到念頭分了幾段,也以為到了第二關,但分數始終 沒有上升,整個過程才進步10分;再來因為生涯規劃因素 ,中斷了一年,雖然每次禪修活動回到生活中,定會有落差 ,煩惱少了,跟原本的自己也有些不一樣,但這樣的情況並 不會貪求著,反而還覺得這樣的自己很奇怪,所以在生活中 也幾乎沒有持續做手禪。 而中斷的這一年到了職場上去工作,這一年中,除了踏上職場,遇到了很多人,有的人面對問題,會想辦法解決 ,突破困難,也有的是先抱怨,抱怨完再等別人一起來解決 ,發現了同一件事情,每個人的處理看法卻大不相同且都會 有情緒存在; 也從在外求學的游子,回到原本出生的家鄉去 找工作,回到家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從小到大懶惰依賴及暴躁的個性逐漸增長,又加上家人的對答, 每個都是我執的對話,從而憤怒、批判跟對抗,也傷心他們怎麼講都講不聽 ,在這一年的薰陶,覺得自己已不成人樣,因此燃起了回去禪修的想法。 排開所有困難,報名此次的禪修,前面有新生課程,除了複習已忘的動作,其中對之前聽過的內容,卻發呆打瞌睡應對 ,之後接著有三天的自律修行時間,這三天也一坐都是一兩柱香起跳,還坐到進入夢鄉,手都打結,甚至沒動,就這樣持續了幾天,狀況似乎沒怎麼好轉(一年沒做竟是如此), 緊接著之前的老參也相繼入營,看到了好多熟面孔,想當然他們的分數也都很高吧! 其中當師父在上四食的時候, 提到念食名覺,在生活中可以 觀察念食 ,看到每個人都在我來我去時,應當觀察,而我之前的反應卻是批判,自己也變成我來我去的人,所以又在上課中偷哭了一次,是因為看到這個醜陋的自己。 對於自己進入夢鄉的狀況也向老參請教,其中陸師姐說我這狀況太掉舉了,此句著實讓我驚醒,本以為陷入念頭中,等夢醒了再繼續做就可以,而事實上連捲都

禪修:【蛻變故事學習】他學到一本經典能帶自己直指解脫成就不走彎路,你知道是哪一本嗎?

很多人這輩子跑過了很多公廟,讀過了很多經典,但是有人因為讀那麼多經典生活上有很大的長進嗎? 到底哪些經典是必讀的,直指核心? 到底哪些經典才是佛陀正法? 來看看這位學員分享的學習心路歷程 禪修學員 Beanger 蛻變故事 【禪修體驗與禪參收穫】 師父以其豐富多彩多姿的人生,以及靈巧的商業頭腦, 以活潑直接對境簡明的語言,最重要的是以其親身走過的實際經驗,直接指導學員如何正確做念住禪與經行 ,並清楚了解學員走到哪階段並解答學員問題,不是一般以文謅謅不易聽懂的大量佛學術語,讓人昏昏欲睡。 此次禪修有少許學員因於不具足中途退出, 但也有1/5學員通過明色分別智,比例甚高。 個人這次雖未過明色分別關,但從師父的講佛法與小參答問中,對學佛也有了清楚的方向。師父雖說他只有國二的肄業學歷,但講法時,不看稿就能連珠炮式地快速、大量地宣說佛法真實義。 並在小參答問時,不假思索地直問直答,來解所有提出的問題,解惑,簡直就是大學教授的層級。 此次學禪,個人受益匪淺,首先知道學佛就該向最強的名師佛陀學, 所以一定要讀經考證佛說的 「雜阿含經」 。其次知道許多目前認知的佛教典故與經論的原由和儀軌法會的真正作用。 讀佛教經論需先知道該經論到底歷史考證的真實性,才不會把小說當史實來讀,白費功夫。 對所謂「外道」也有新的見解,即是 向外追求的法。 學佛該是向內觀察身心一切狀況才是能解除苦因,使有保證「善生」的離苦新生活,而非追求不確定「往生」極樂世界的做法。 除了禪修,師父在過去學過道教、算命、氣功、密宗等豐富知識,所以早上5點30分的集氣行氣健身課程,都能搬出一道道的保健強身功法,讓我們打好修行的健康根基。師父說他現在明白,之前豐富的人生經驗就是為推廣正念佛法做的準備。 下了山一定被世俗拉扯, 但有機會還是想上山清清身心垃圾 。總之,只有自己上山來,才能真實品嘗法味,走上解脫成佛的捷徑。 【蛻變故事學習】 跳出框框來學習 宗教、文化、習俗都是一種框框,這些東西的存在,有它的時代背景,以及它存在的目的、功能、優點及缺點... 學習之前應該先跳脫出來研究,獨立思考,而不是一聽到人家說什麼東西好,就一股腦兒跳下去,這樣是學習不到東西的,尤其是能用一輩子的知識技能更要慎重 學佛也是一樣,要先研究佛經,它的時代背景、歷史、